1997年PRTM(PittiglioRabinTodd&McGrath)公司進行了一項關于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調查,涉及6個行業的165個企業,其中化工25%、計算機電子設備25%、通信16%、服務業15%、工業13%、半導體6%。該調查表明,通過實施供應鏈管理,企業可以達到以下多方面的效益:
*總成本下降了10%;
*供應鏈系統中企業的按時交貨率提高了15%以上;
*訂貨-生產周期縮短了25%?35%;
*供應鏈中企業的生產率提高了10%以上;
*主導企業的資產增長率為15%~20%。
同時,不少供應鏈管理的實踐者認為,通過良好的供應鏈管理,可以在進入新市場,開發新產品,開發新的分銷渠道,改善售后服務水平,提高用戶滿意程度,降低庫存、后勤成本、單位制造成本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獲得滿意效果。
一般認為,通過建立供應商與制造商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或供應鏈的運作,可以讓供應鏈的參與者都達到效率提高與效益的提升。具體如下:
(1)對于制造商(買主)來說,能夠降低成本(降低合同成本)、實現數量折扣和穩定而有競爭力的價格、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庫存水平、改善時間管理、縮短交貨提前期和提高可靠性、優化面向工藝的企業規劃、更好的產品設計和對產品變化更快的反應速度、強化數據信息的獲取和管理控制。
(2)對于供應商(賣主)來說,能夠保證有穩定的市場需求、更好地了解用戶需求、提高運作質量、提高零部件生產質量、降低生產成本、提高對買主交貨期改變的反應速度和柔性、獲得更高的(比非戰略合作關系的供應商)利潤。
(3)對于雙方來說,能夠改善相互之間的交流,實現共同的期望和目標,共擔風險和共享利益,共同參與產品和工藝開發,實現相互之間的工藝集成、技術集成和物理集成,減少外在因素的影響及其造成的風險,降低機會主義影響和投機幾率,增強解決矛盾和沖突的能力,在訂單、生產、運輸上實現規模效益以降低成本,減少管理成本,提高資產利用率。